在第十五屆科博會上,約3000平方米的“科技北京”展區,將重點展示在京產業化的重大科技成果。這些落地轉化的重大科技成果,從孕育到實現產業化的全鏈條過程,完美地詮釋出 “科技北京”實施三年多來的重大成果。
自主創新以及科技成果的創造、轉化和產業化,不僅激活了北京的傳統產業,也催生了一批新產業。在北京主動調結構、轉型發展中,這成為平穩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1 新能源汽車
掌握核心技術 形成完整產業鏈
北京新能源汽車年產能達7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在國家發展規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對于北京而言,新能源汽車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PM2.5,而且對提升北京汽車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北京市科委牽頭,北京正在加緊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區及擴展區,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一條以純電動汽車整車為龍頭,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已清晰可見,已經形成年產7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未來,北京將建設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城市。
政府公務用車
率先使用純電動轎車
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掀開了全新的一頁。4月13日,由北汽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500輛純電動轎車E150EV駛出大興采育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據了解,E150EV是基于北汽首款自主品牌汽車E150平臺研發生產的純電動轎車,最高時速120公里,連續行駛公里數約160公里。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介紹說,此次交付示范運行的500輛北汽首款純電動轎車E150EV中,大部分為公務用車,其中一部分將向私人出售。北京新能源轎車大批量推向市場后將享受“不限購、不限行”政策,車輛號牌將會采取“普通號牌、專用號段”形式,與燃油車相區別。
而政府公務用車將通過購買及租用的方式,在全市范圍內率先使用純電動轎車。在售后服務方面,北汽將提供24小時“保姆式”服務,通過收集示范運營車輛的數據、意見和建議,對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改進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北汽新能源公司還將不斷進行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此外,本市籌劃的位于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的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將于明年開業,方便市民了解、體驗電動轎車,消除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疑慮。
5000輛純電動汽車
年內示范運營
就在500輛純電動轎車駛出大興采育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第二天,4月14日,由長安汽車公司生產的100輛E30(長安牌SC7005EV)純電動汽車成為了區域出租車,在房山投入運營,拉開了本市純電動出租車示范運營的帷幕。
4月19日,北京舉辦了國內最大規模的純電動出租車示范運營交付儀式。今后將有700輛電動出租車在延慶、房山、密云、平谷、大興、昌平、懷柔7個區縣陸續投入運行,屆時本市示范運營的電動出租車將達到750輛。據了解,如果這些出租車運行良好,本市下半年有望讓更多電動出租車投入運營。
“開起來非常安靜,提速快,空調也很好,出乎我的意料。每度電費用為8毛多,比燒油省太多了!睋堪渤鲎夤境鲎廛囻{駛員韓偉松介紹,長安牌SC7005EV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約為160公里,充電時間約為5-6個小時,且4S店提供24小時服務。
目前,本市在公交、環衛、出租等領域累計投入運營電動轎車超過1600輛。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將牽頭繼續做好示范運營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內公共領域5000輛純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目標。
形成完整產業鏈
年產能達7萬輛
來自北京市科委的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本市累計投入科技經費5億元,推動產學研用合作,突破關鍵技術,累計共34款純電動車列入國家車輛產品公告目錄,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種最齊全的地區,包括整車、電機、電池、充電系統、配套系統五個方面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清晰可見。
據了解,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北京市建立了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制度,由市相關領導作為聯席會召集人,14個相關委辦局成員單位共同參加,聯席會辦公室設在北京市科委。
據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已成為國內新能源技術線路豐富、掌握核心技術全面、產業鏈較完善的地區,已經形成年產7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目前,昌平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大興新能源汽車科技產業園、房山高端現代制造業產業基地這三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已經建成,并吸引和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入駐。
據北京市科委透露,新能源汽車將在今年下半年適時向個人銷售。
2 北京農科城
布局“一城多園五中心” 形成七條特色產業鏈
北京農科城重繪首都現代農業版圖
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以下簡稱“北京農科城”)建設一年多來,采取“一城多園五中心”的發展模式,迅速集聚高端要素,花卉、草莓、種業、食品安全檢測、農業智能裝備、農業綜合節水、農業安全投入品七條特色產業鏈躍然首都現代農業的版圖上。
北京農科城的建設,為首都高端農業注入了無限活力。這將推動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使北京占比不足1%的農業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北京成為全國種業交易中心
“北京具備了構建新型種業體系的基礎和條件。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良種創制與種業交易中心,不僅是農業技術特色的領域中心,同時也承擔著率先探索建立新型種業體系的重任!痹诓痪们芭e行的第五屆國際生物技術與農業峰會上,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已經成為全國種業交易中心。2011年,北京種業交易額達74.25億元,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09年的0.46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2.11億元。
據了解,2010年8月,科技部、農業部、北京市共同啟動了北京國家農業現代科技城建設項目。
一年多來,北京農科城在農業科技體系建設、種業創新發展、農村信息化服務、現代農業物流、科技特派員、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扎實推進,取得了實效。
北京農科城采取“一城多園五中心”的發展模式,五個中心包括網絡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創業產業中心、良種創制與種業交流中心以及國際合作中心。
今后,北京市將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生物技術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環境,促進重大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推動跨國公司、國際組織來京開展合作交流,不斷推動以生物農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發展,將北京建設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之都。
各園功能錯位特色鮮明
在通州區于家務鄉的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內,將建設一個總面積近27萬平方米的綜合服務區,建成后將集科研、辦公、會議會展、倉儲物流于一體,成為科研及企業孵化基地。目前,方案已完成并報至上級規劃部門進行審批,力爭在近期完成各項建設手續報批工作。
在北京農科城“一城多園五中心”的布局中,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是“多園”中的重要一環,瞄準“國際種業硅谷、中國種業交易風向標”的定位,今年以來,全面推進了建設,目前各項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該園區一期規劃占地面積1.5萬畝,目前已建成5000畝核心區,已有美國杜邦先鋒良種有限公司、法國利馬格蘭特種谷物研發有限公司、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神州天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等30家中外種業企業入駐園區,形成了“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產業鏈。
為實現建成農業科技創新之都的目標,北京農科城“多園”功能錯位,全面推進北京高端農業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岸鄨@”中的北京昌平國家農業科技園,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2300畝。園區初步構建了高端研發孵化區、成果轉化示范區、特色果品推廣區、城鄉統籌先行區四大功能區,已吸納企業45家,形成了以草莓、園林苗木、農業智能裝備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鏈。
順義園的核心區是國際鮮花港,總面積8800畝,已吸納企業21家,新品種新技術展示與示范規模突破2.5萬平方米,不僅建立了“花卉旗艦店”,樹立了中國花卉零售業的新樣板,還形成了花卉特色產業鏈。
七條產業鏈打造高端農業
“一城多園五中心”的布局,讓高端要素在北京農科城快速聚集,實現了農業高端服務、總部經濟研發、產業鏈創業和先導示范四大功能,花卉、草莓、種業、食品安全檢測、農業智能裝備、農業綜合節水、農業安全投入品七條特色產業鏈躍然首都現代農業的版圖上。
在農業智能裝備產業鏈中, 2010年獲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德清源生物質能源裝備制造與出口示范產業化項目,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裝備,建成國內首個集技術和裝備開發與出口、產業化示范于一體的生物質利用示范基地,在國內建成日產生物燃氣9000方的大型裝備生產線1條并示范應用。
生物質能源裝備具有重要的推廣應用價值和廣闊的產業前景。不僅局限于國內,這個項目還將在美國進行產業化示范。
今年年初,在中美農業研討會上,德青源與美國最大肉類供應商Smithfield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實施沼氣示范工程,年產沼氣350萬方,年發電700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雙方還計劃利用10年時間合作解決Smithfield公司所屬2600多家豬場(存欄總量2000多萬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問題。
一斑便可窺豹。北京農科城七條各具特色的產業鏈,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都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為首都高端農業的發展增添了無限活力,將推動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使北京占比不足1%的農業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3 納米技術產業園
啟動產業園建設 成立產業創新聯盟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化提速
在納米技術處于從實驗室研究邁向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時期,首都納米科技產業實現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跨越:日前,第一家納米科技產業園在懷柔正式開工建設。不久后,一個世界知名的納米科技創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國內領先的高端納米產業發展基地將屹立京北。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
將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納米科技創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及國內領先的高端納米產業發展基地
能源領域、電子領域、環境領域、生物醫藥領域
納米領域共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轉化、產業化支撐服務
納米科技園產值將達120億元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由北京市科委與懷柔區共建,是北京第一家納米科技產業園,于4月21日正式啟動建設。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坐落在懷柔區雁棲經濟開發區內,規劃總面積1500畝,其中首期規劃用地500畝,可供企業隨時入駐,將在今年年底前破土動工。后續1000畝規劃用地位于開發區北端,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土地開發工作。產業園完全建成后,預計可實現產值120億元。
據北京市科委介紹,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將致力于納米科技在能源、電子、環境、生物醫藥四大領域的應用,并以下游應用帶動上游納米材料、納米加工、納米器件等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快速聚集發展。目前園區主要涵蓋納米領域共性技術研發、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轉化、產業化支撐服務等功能,未來將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納米科技創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國內領先的高端納米產業發展基地。
同時,為合力推進納米科技產業發展,北京市科委還牽頭組織了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清華大學、噴薄公司等16家產學研用優勢單位,聯合發起組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希望匯集多方優勢資源和力量共同推進北京納米聚集發展。
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跨越
隨著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的建設,首都納米科技產業實現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跨越。
據了解,五和動力公司的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有研總院的微納米化高比容鋰電池關鍵材料、中科納通公司的綠色打印RFID電子標簽、首創納米公司的低輻射節能玻璃用納米材料及鍍膜技術產業化以及歐亞瑞康公司的納米口腔修復材料成為首批入園項目,共占地105畝,達產后年產值約7.2億元。首批入園項目將以新能源汽車、納米電子等領域應用為主,全力打造領頭企業,并逐步向其他重點應用領域擴展。
其中,五和動力公司將建設2000噸/年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基地。該項目在2009年獲北京市科委支持。磷酸鐵鋰是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正極材料。納米磷酸鐵鋰由中科院化學所和五和動力公司聯合開發,解決了當前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所存在的快速大電流放電性能與低溫性能較差等問題,較大幅度地提升了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建成的300噸/年納米磷酸鐵鋰中試線和3萬安時動力電池中試線運作良好。項目預計用地3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用于2000噸/年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可滿足2億安時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需求,達產后年產值約2.7億元。
北京擁有全國1/3納米科技資源
據北京市科委介紹,納米技術是近二三十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其交叉性強、應用面廣,是繼信息技術之后又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共性技術。目前,全球納米技術發展迅猛,呈現出突破性增長的良好勢頭,正處于從實驗室研究邁向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有重要影響。
而北京擁有全國納米領域1/3的科技資源,每年承擔國家近一半的專項項目,發表論文數與申請專利數占國內總數的近一半,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一直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近年來,北京不斷加大對納米科技的研發投入,先后啟動實施了研發、中試、產業化、示范應用、平臺建設等科技計劃項目近50項,累計投入了科技經費億元以上,取得了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納米材料綠色制版技術等處于國內外領先發展水平,納米晶非晶合金等產業已經初具規模。
據了解,北京市科委已提出加快首都納米科技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并將發揮科技政策、科技平臺、科技人才等資源的導向作用,推動創新資源向園區聚集,進一步優化園區創新發展的環境,為園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1/3 北京在納米科技領域的優勢單位集中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化學所等13家中科院系統相關研究機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7家相關高校,鋼鐵研究總院、有色研究總院等4家國家級研究機構等,總體占全國納米領域1/3的科技資源。
50% 每年承擔國家近50%的專項項目,發表論文數與申請專利數占國內總數的近一半,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一直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56% 2011年北京納米領域共獲國家獎9項,占國家納米領域總獎數的56%,占北京市全部獲獎總數的52%。這些成果將為本市納米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