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下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承辦的“2012中國信息安全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伴隨著第十六屆國際軟件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成功舉辦。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從電網、鐵路等基礎設施,到水、電、氣等日常生活的供應,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都在全面而深入的展開,網絡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關鍵基礎設施,是金融、能源、交通、現代物流、現代制造等行業的神經中樞、調動中心。人民的生活、娛樂、消費更是與互聯網緊密相關。CNNIC的數據顯示,2011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38.3%,其中,手機網民3.56億,移動電話用戶接近10億。2011年,網絡購物用戶達到1.94億人,交易額達到5.88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4.3%。
與此同時,網絡空間的安全問題也十分突出,網絡信息系統的重大漏洞和缺陷不斷出現,計算機病毒、木馬、僵尸網絡、間諜軟件、仿冒網站比較盛行,網絡攻擊、網絡犯罪甚至網絡恐怖主義也很嚴重,網絡虛假有害信息、極端主義言論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問題不僅僅影響的是網絡信息系統本身,而且直接影響社會安全,還威脅直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笆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產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
在國家高度重視和業界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間我國信息安全產業實現了較快發展,為國家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并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笆晃濉逼陂g,我國信息安全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30%,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達182億元,產品體系逐漸健全,企業實力逐步提升,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信息安全產業占信息產業的比重穩步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2011年,我國信息安全產業進一步擴大,估計產業規模超過230億元,過億元的企業有10多家,部分企業開始進入國際市場。201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信息安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總結“十一五”期間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現狀、分析面臨形勢的基礎上,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思路和目標,通過發展重點和重大工程的實施,推動我國信息安全產業向體系化、規;、特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促進我國信息安全產業做大做強。
與會嘉賓圍繞“面向‘十二五’時期的信息安全產業”主題,對信息安全產業創新發展、信息安全行業管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防護、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下一代安全體系、安全產業轉型和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等議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和發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洪京一所長致辭。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副司長作了《促進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主題演講。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曲成義分析了網絡空間信息安全最新態勢,并提出了新形勢下的對策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軟件產業研究室主任陳新河從全球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對《信息安全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進行了深入解讀。騰訊無線安全產品部渠道合作總監張華銳針對蓬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詳細闡述了騰訊的個人信息防護解決方案。廣電運通總經理助理羅攀峰介紹了金融信息系統面臨的風險,并詳細介紹了廣電運通的安全產品。綠盟科技首席戰略官趙糧介紹了信息安全面臨的新問題,對下一代安全體系進行了展望。啟明星辰首席戰略官潘柱廷介紹了信息安全正在面臨的轉型。北京和利時集團技術總監朱毅明從震網病毒開時,深入分析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問題,并提出了應對性措施。
有一百多名企業高管、政府、制造業、能源、金融、電信、醫療、零售、房地產等行業用戶參與了此次盛會。
中國日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光明日報、中國電子報、中國工業報、經濟觀察報、計算機世界、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信息化、上海證券報、網管員世界雜志社、通信市場雜志社、中國發展觀察、中國新技術新產品雜志、支點網、中國軟件和服務外包網、網易科技
頻道、賽迪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等二十多家行業媒體、知名網站參與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