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間,海潤光伏發布公告稱,德國肖特集團宣布將于今年陸續停產肖特太陽能旗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生產廠,肖特太陽能將更加專注于高效電池組件的研發。
肖特太陽能為海潤重大客戶之一,根據2011年度審計報告,海潤對肖特太陽能的銷售收入為136,210.34萬元人民幣,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19.10%。
另外,肖特太陽能與海潤光伏合資公司股權也將會有變動。此前,雙方在太倉合資設立的肖特海潤太陽能有限公司中,肖特太陽能持有49%,F肖特太陽能擬將其所持股權轉讓給第三方或回售給海潤。
受此影響,海潤光伏7月3日大跌8.84%。
Solarbazz研究員廉銳告訴記者,海潤此番公告意味著肖特太陽能將退出電池和組件制造領域,加之今年年初肖特太陽能已經退出了硅片領域,肖特太陽未來的發展中心已經轉移至薄膜領域。另外,肖特也可以通過提供玻璃來參與光伏市場。
肖特不是第一家退出光伏領域的德國企業,此前,德國第一大電池片制造商Q-cells宣布破產。i美股分析師王毓明認為,國內生產商對于成本的優化和行業整體產能過剩是眾多德國企業被迫退出的原因。國內在美上市光伏企業目前所采用的整套工藝路線皆從歐洲進口,但國內光伏企業在進口工藝的平臺上不斷進行優化,加之人力成本低廉,使得對于相同質量產品歐洲企業喪失所有價格優勢。
“歐洲這類企業的競爭力不好,退出是合理的戰略變化,歐洲企業資本性投入將來會進一步收縮!蓖踟姑髡J為。
肖特的退出無疑對海潤的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對此,廉銳對記者分析說,海潤在建立初期即以生產電池片為核心業務,相比之下組件業務發展較晚,其業務模式與晶澳比較類似。
從海潤的年報來看,其去年組件產品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06.03%,是所有產品中上漲最快的一項,營業收入41億元。
而對于肖特海潤的股權處置,王毓明認為肖特華潤在建設時期,整個光伏行業已經處于下行階段,加之組建行業門檻低,故該產能尋求到其他買家的可能性較小。
肖特海潤2011年4月建成,根據廉銳向記者提供的數據,肖特海潤的產能為300MW。
而根據海潤光伏2011年的年報顯示,肖特海潤注冊資金2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8億元,總資產約5.43億元,凈資產1.39億元。年報還顯示,對于肖特海潤,海潤光伏實際投資8281萬元,占比51%。廉銳預計,肖特太陽能所占部分股權價值在7500萬元左右。
而目前,根據7月2日海潤光伏的公告顯示,肖特太陽能對海潤光伏的應收賬款總額為2.1億元左右。
故廉銳認為,肖特太陽能很可能用應收賬款來抵所占肖特海潤49%的股權,海潤也很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回購這部分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