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樂學 8月28日編譯
據美國科技博客TechHive報道,近日一名硅谷律師稱,在過去五年中,蘋果、惠普和三星已成為“專利流氓”最大的攻擊對象。但是,最近的立法活動可能會削弱專利流氓的破壞力。
在周二斯坦福大學召開的Hot Chips大會上,全球知名律師事務所Winston & Strawn的知識產權副主席邁克爾-布羅迪(Michael Brody)演講時說,在2009年,專利已占美國出口總額的5%,約合898億美元。這是一筆很大的生意,自工業革命以來,專利申請數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半導體和軟件公司申請的專利數量最多,這似乎不足為奇。自從1990年以來,每年申請的芯片專利數量已從1.5萬增加到了6.5萬以上,約占每年全部專利申請數量的25%以上。而且,每年申請的軟件專利數量約有12.5萬。
這塊肥肉自然會招來鯊魚。
什么是專利流氓?
“專利流氓”,又名“非執業實體”(NPE),它不會利用其技術來生產產品。相反,他們要么自己開發技術,然后申請專利;要么從別人那里購買專利,然后再授權給其他人使用。關鍵在于,NPE會打造自己的專利庫,然后通過打官司從目標公司那里獲得專利使用許可費。很多人聲稱,這種做法已扼殺了硅谷很多創業公司的發展。
“最終,專利等同于起訴別人的權利!辈剂_迪說,“因此,我們看到原本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專利,現在變成了起訴別人并借以牟利的特權!
正因如此,最大的技術公司往往就成了被攻擊最頻繁的目標。布羅迪稱,在過去五年中,蘋果、惠普和三星,都成了專利流氓最大的攻擊對象。在2012年,有超過4200家公司或個人遭到流氓公司的起訴。
最大的公司頻繁吃官司自然不足為奇了。但是,絕大多數(約有63%)吃官司的公司都是營收額不足1億美元的小公司。小公司每年都會被卷入一兩起訴訟案中。但是,僅在2012年,營收額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公司就被卷入了平均7.3起訴訟案中。
(大多數官司需要30個月才能解決,因此很多公司選擇了庭外和解。司法判決的平均授權費用為750萬美元,而庭外和解的平均授權費用為2975萬美元。)
針對大公司的訴訟案往往會要求更高的損害賠償額。這意味著,解決官司的成本,包括損害賠償和和解成本,對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是750萬美元;對營收超過100億美元公司則是78億美元。
每起訴訟案的應訴費用是:創業公司是80萬美元,而年營收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公司平均為790萬美元。
專利流氓危害
布羅迪指出,專利流氓對小公司和大公司都會構成危害。雖然年營收額不足1億美元的公司的應訴成本大約為20萬美元,但是那些創業公司并沒有足夠的營收來支撐其應訴。
總計來看,每年針對NPE官司的應訴成本,年營收不足10億美元的公司是104萬美元;年營收額超過500億美元的公司約為5767萬美元。
這對于小型公司來說沖擊很大,其結果可能是延遲發布或重新設計產品。布羅迪指出,13%的小公司在應付NPE官司后,就轉向了其他業務模式或直接關門大吉。
那么專利流氓為何熱衷于打官司呢?因為這樣做有利可圖。一起NPE官司“打贏”的概率為24.1%,其手段包括和解、勝訴或上訴。Winston & Strawn律師事務所估計,一起NPE官司的“凈折現值”是80萬美元——這就是說,一旦提起訴訟,訴訟案本身至少就值這個數。
“這可是一筆好買賣。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原因!辈剂_迪說。
但是,布羅迪也指出,這并不意味著NPE會長久猖獗下去,F在,專利官司的應訴費用已降低,美國國會也將矛頭對準了“專利流氓”。也許最大的棒喝是:要求法院禁止產品銷售的禁制令很難獲得,要求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禁止產品銷售和進口的命令也很難獲得。
布羅迪指出,專利流氓的現象只是一個終將破滅的泡泡。但是,這個泡泡卻有很大的腐蝕性。任何專利官司都意味著大筆開支。但是,在專利流氓得到控制或專利制度得到完善之前,它們仍將是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