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指屢創新低的同時,近期新股,尤其是大盤股的發行步伐卻似乎并未放慢。數據顯示,10月A股的新股發行數量依然保持在較高位置。不過,數據也顯示,中國企業在境外IPO情況卻持續遇冷。中國企業境內外IPO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
新股“趕集”發行
同花順金融數據終端數據統計顯示,10月以來,共有16只新股在A股市場發行并募集資金。相比之下,9月發行15只新股,8月發行了18只。整體來看,新股發行數量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從資金募集額來看,10月以來的資金實際募集額約為90.53億元,9月的實際資金募集額約為253.18億元,8月的實際資金募集額約為144.74億元。從資金募集額看,10月的募集量環比有所下降,不過這主要是因為9月大盤股中國水電(601669.SH)發行創下了一個階段性高峰。
隨著今年最大的大盤股中國水電的上市,越來越多的大盤股進入市場融資,而其對市場的影響也越發明顯。中國水電在A股上市首日,遭爆炒后一度觸及漲停限制,引發市場情緒波動。其對資金的分流無疑對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當日滬深股指都大幅下挫。
除了中國水電外,近期大盤股似乎有密集登陸A股的趨勢。陜煤股份、中交股份這些已經過會的大盤股都像是A股市場的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導致股指創新低的誘因。而與主板市場大盤股接連登陸相比,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已經更多地被市場所接受,其發行節奏相對保持穩定。
境內外情況迥異
雖然A股新股發行的數量持續維持在較高位置,但是10月中國企業在境外的IPO情況卻持續遇冷。ChinaVenture 投中集團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企業全球IPO完成數量同比下降71.4%,環比下降46.2%;融資金額總計322.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2.6%,環比上升50.1%。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由于赴美上市窗口依然緊閉,香港資本市場難有起色,多家企業紛紛推遲上市計劃,使得10月境外IPO市場縮水嚴重。僅4家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實現IPO,同比下降85.7%;合計融資109.8億元,環比下降238.1%。
投中集團分析師王甲指出,財務數據造假、VIE結構前景不確定性等問題此前已導致中概股估值下調,而當前歐美主權債務危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堪憂,更使得美國和香港兩大中國內地企業境外上市主要目標地的時間窗口出現關閉。
不過,對于全球IPO前景,中國證監會國際部副主任劉李勝昨日在“2011第四屆國際服務外包商務發展年會”上表示,雖然受債務危機等負面影響,目前不是全球IPO公開發行的最好時機,但卻是企業做好上市準備的最好時機。整體來看,企業的上市供給和需求是不會中斷的,未來機會仍存。
針對A股市場走勢和新股發行的關系,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自從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以來,監管層更多的是在堅守市場化的底線。雖然現階段市場行情不好,但新股發行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節奏。
對于近期的A股市場,新華基金認為,10月大盤經過兩次探底成功,完成短期筑底,與此同時國內政策風向改變,歐債危機的解決取得重大進展,A股市場反彈可望延續。未來政策的春風有望在股市掀起主題投資熱潮和早周期投資熱潮。